出了苗栗市火車站的第一餐,就決定是客家庄口味的邱家粄條。
深巷裡的美味
根據Google Map的指示,餐廳在離車站不過12分鐘步行距離的玉興街。徒步前往,深入民宅小路,狹巷曲折,一度以為網路地圖指錯路,直到遠遠看見斑駁的店招才放下心來。
午後一時許,雖然已過了正午,店裡還是坐了七成滿,還有不少客人陸續上門打包外帶。因為下午2點就打烊,據說不論早或午餐的用餐時間經常大排長龍,小菜也經常完售。很慶幸我完全無須排隊等候。
面街的大湯鍋白煙氤氳,一整盤的雪白粉條靜靜趟在玻璃櫃裡,店員一邊往鍋裡下麵條,一邊與客人閒話家常。
三代相傳,百年老店
門口的醬料台端正放了三大罐的調味料:黑色的是韭菜醬油,紅色的是辣椒醬,橘色的不用聞就知道是豆乳辣椒。這是苗栗市絕大部分餐廳的標配,客家人獨特的醬料文化讓人耳目一新。
店雖不大,僅有幾張木桌椅,卻也窗明几淨。細讀牆上大幅壁報介紹該家餐廳的歷史,以及粄條製作的方法:開店歷經了三代,打從日據的昭和年代就已經以扁擔的方式在街頭營業;之所以成名還是因為媒體的推波助瀾,甚至店名都是報紙記者幫忙命名…. 百年的老店果然故事滿滿。
道地的客家風味
菜單分了五大類,除了一般乾或湯粄條,炒麵類、小菜之外,客家熱炒十多種選擇也十分熱鬧。畢竟是一個人的午餐,我只點了餛飩粄條($60)、骨仔肉湯($45)和燙青菜($45),三道合計$150。
手指寬的粄條前一晚才以米磨漿,當天現做現煮,細聞可得陣陣米香。雖說是乾粄條,但湯汁還是不少,想來是要增加順滑度,幫助食客稀哩呼嚕把粄條吞下肚。小餛飩一口一個,豬肉片扮演襯職的盤飾角色。舉箸拌開噴香的紅蔥酥,加上兩匙韮芽醬油,雖然麵條質地偏軟,咀嚼時仍是鹹香好味。
燙地瓜葉中規中舉。骨仔肉湯飄著九層塔,隱約可聞辛香味和淡淡的米酒香。湯裡的碎肉比想像中多了些,以筷夾起沾上肉乳辣椒醬放入口中咀嚼,搭配一口肉湯,感覺一菜兩吃的小確幸。
道地的客家庶民小吃,百來元吃得盡興,有機會應該會再訪,試試這次沒嘗到的阿嬤的私房豆腐和粉腸炒韭菜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