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 #大和頓物所 這名字,是在屏東火車站前的驛前大和咖啡館。
館內的服務生提到,所有的咖啡豆都是在竹田的大和頓物所烘焙的,而甜點都是在同集團,位於新竹的 #風之所 烤製的。
當下就決定前往大和頓物所看看,雖然不太清楚這是甚麼樣的咖啡館。
極度頹廢風的咖啡館
抵達竹田,見到小巧迷人、保留完整原狀的竹田火車站是意外中的驚喜。而大和頓悟所就站在火車站的面前。
兩層樓的建築被綠披和藤蔓覆蓋,一樓牆上是生鏽的鐵窗、掉色的壁畫、裸露的紅磚和剝落的水泥塊;二樓則是憑空長出兩座斜頂的鐵皮屋。若不是門口鐵鏽的咖啡館名稱,我深深懷疑是找錯地址。
大和集團非常有想法且意志堅定,除了兩家咖啡館的位址都選在老火車站前,連建築都是專找危老建築。驛前大和咖啡館利用了80年前的老飯店,大和頓物所則是找了竹田廢棄的碾米廠和穀倉「德興碾米廠」。




碾米廠的華麗轉身
承接此案的建築師保留了碾米廠的結構和壁面,大開大闔破除內部隔間,中央開闢出砂石地庭園,半露天的走道連接三間鋼架玻璃小屋,採光佳但不畏風雨的咖啡館於焉成形。



推門走進大和頓物所,有種走進閩式三合院建築的錯覺。第一進是櫃台和咖啡豆烘焙室,推門前往第二進的用餐區前有座階梯,幾個迴轉後便達空中洗手間。
三個用餐玻璃屋各自大小,小圓桌區適合老夫妻或小情侶,人多者就選水泥長桌。咖啡館每個座位都可望向中庭空間,生冷的鋼筋屋架間幾株榆樹已發碧綠嫩葉,讓人感覺冬將盡而春欲來。


咖啡一般但甜點精彩
咖啡館在地烘焙的咖啡我不置可否,雖然味醇但不特出。從新竹南送的甜點倒是形味兼具,我點的抹茶塔甜度適中,如同東正教教堂洋蔥頭屋頂的擠花在落地窗灑進的陽光中閃著耀眼的綠。


離開大和頓物所時,我心裡想著:幸好這家咖啡館離台北太遙遠,如果離居家太近,天天想來坐坐,那可就違背我"凡事不著迷"的原則了。
備註:頓物,是客家話中的"屯物",來自當年碾米廠的米倉屯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