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影評

{海馬影評} 讓子彈將愛進行到父後七日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pjFpTqsW7zQ&feature=player_embedded]

從FB上友人的連結看了王菲和陳奕迅合唱的電影主題曲。雖然他盛讚的是歌曲,我還是到Youtube看了這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的預告片。順便也把這一陣子溫哥華中文報紙特別介紹的由華人演員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的預告看了一下。

真是有感觸。

當然電影預告片都是經過精心剪輯,精采萬分令人眼花撩亂,觸動心弦,不然怎麼能吸睛把人騙到電影院掏錢買票觀看完整故事?“將愛”這部電影即將在2011情人節上映,中國文化明顯地走上小資的路線,隨著西方世界開始慶祝2/14 Valentine’s Day,大賺愛情市場的錢。共產主義的頭上長出了一朵紛紅色的花,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情人節電影讓我有這樣的錯覺。

而姜文的“讓子彈飛”更是好萊塢化,從資金的取得,電影行銷手法,跨國發行模式,如果把片名改了,電影主角們講英文頭髮染成金色,你會錯以為這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而果真也不負重望,據說這部片在中國大賣,上映時硬生生大敗2010年西方年度大片Toy Story 3。姜文繼在“New York I Love You”中執導一篇小故事獲得驚艷一瞥之後,推出這部原汁原味的動作電影,頗獲洋人影評們的讚許,更讓中國電影展露頭角。

希望電影真如預告般精彩。就等PPS或是PPTV的新片更新了。

不禁回想到最近觀看的一部國片(當然說的是台灣電影)“父後七日“。相較之下,島國以及領土廣袤的陸地大國的國性差異立見分明。這部由散文改編的電影在台灣也創下不錯的成績,還被推到國外去比賽…..  算是台灣難得的劇情片了,但看完電影,總覺得少了甚麼。再比較原著小說,失落的感覺昭然若現:

甲、原本是幾千字的散文,硬要撐開成一個多小時的故事,情節以及節奏本來就會顯得虛弱;

乙、原本書中輕描淡寫但極富地方特色的台灣喪葬習俗,卻因為人物的選角不當以及編劇太過刻意的安排,反而讓斧鑿痕跡過於刺眼;

丙、延續台灣文學電影的氣質,劇情總在刻意營造的氛圍中陷入沉悶,令人不奈的空景或遠距鏡頭。如果侯孝賢式的電影語言已經到了極限,難道就無法跳出窠臼仍死守著“遠去的背影說著他的心情”這一類的死悶的鏡頭?

可惜了。雖說導演劉梓潔是原著作者,除了呈現原始企圖,應更能發揮小說的精隨。也許,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內的影片更能傳達原著小說的奧義,九十分鐘讓電影顯得如蛇吞象般的敗象。

台灣電影,中國電影,DO CHI? 目前我選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