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住在台北,忽然有一天台中地區的物價比台北少了兩成,汽油便宜三分之一,還開了間很大的premium outlet,但是你就是沒有辦法去,看朋友人人血拼地不亦樂乎,三天兩頭吆喝組團但是看到你只能說聲拍謝 I am sorry。
這樣鬱卒的心情,和住在溫哥華但是沒有美簽,無法開車四十分鐘入境美國盡情血拼完全一模一樣。我就是這樣錯過了朋友邀請的華盛頓鬱金香團,西雅圖雪拼團和超便宜郵輪團。於是,獲得美簽成為我2011年的人生目標之一。
上網查詢了一下,在溫哥華申請美簽的過程似乎和在台北簽沒啥兩樣,都是得網上預約,先繳費,然後本人親自面談。惟二不同者,若是在溫哥華得到美國簽證,有效期限是十年,是台北獲簽期限的兩倍; 整個流程自己來最後用英文面談,也是在台北當大爺讓秘書申請自己再現身去用中文隨便談談不一樣之處。
下定決心後,開始了我的海外美簽之旅。
首先是拍照。雖然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在家裡自拍,我還是覺得這樣的小錢不必省。跑到Richmond大統華旁邊台灣人開的逢美照相館拍照。沖洗出來的照片背面一定會寫上日期,是這裡拍大頭照的特色。
接下來上網註冊去(網站在此)。以往要填數種不同的表格,現在整合成一個DS160。別以為這樣省事省時—和所有曾經上網填寫這表格的朋友聊起,沒有一個不是X聲連連。每一次登錄填資料,要求你必須二十分鐘內完成,否則自動登出,下次再來。
雖然可以記下你的登錄序號再次接續填表,但為了爸爸媽媽的生日,你小學中學念哪一所何時畢業,當兵的年份和軍種職階等等阿里不搭資料別說是中文已經夠難尋,還得翻成英文那才吃力。我自認是填表快手,但為了我和兩個小孩填表外加網上付費以及約定面談時間,整整花掉我四個小時。
還有,一個人CAD140,雖說比台北便宜個幾十塊,但是一次付出CAD420也是心上戳破一個洞血流如注的感覺。
4/27登錄,約到5/20早上8:30來面談。這天碰巧是小孩天上掉下來的放假日。一行人七點半搭公車出發。
話說前一晚為了讓面試順利過關,在網路上看好些阿六仔的面談經驗,說為能取信Consular officer你沒有滯留美國不歸的理由,最好能舉證或攜帶任何證明你會乖乖出境的資料。於是我翻箱倒櫃找出房地契,銀行存款證明,小孩成績單,繳稅證明…. 等等,一大袋約莫五公斤的文件。後來證明這個舉動是杞人憂天,後話再表。
約定八點半,到達西片打街(West Pender St.)1075號門前,已經有約莫三四十組人在排隊了,和在台北AIT前面等候一樣。 工作人員先核對你手上的預約證明,然後一組組就被叫進大樓。首先在一樓把身上所有的雜物外套取下,隨身包包被仔細的翻過,經過偵測門,進入二樓。如果有背包者,二樓還有一關類似機場行李的X光檢查機,再掃過一回。
進到二樓,交出預約單,檢查身分證件,取得號碼牌。然後在大廳等候,看燈號進行按指模。按完十隻手指頭的指模,再看燈號,輪到你就趕緊搭電梯上到20 樓準備面談。
在20樓又等了約莫十分鐘,燈號(真是“燈號人生”啊)會告訴你到哪一個窗口面談。依觀察,面談時間並不太久,約莫五到十分鐘就完成。終於輪到我,面談官是一個約莫四十歲的婦人。問了幾個問題:有沒有去過美國啊?何時去的?在溫哥華有工作嗎?太太是做什麼的?暑假要帶小孩去美國玩嗎?去哪裡玩?問我兒子的問題則是:幾歲啊?讀什麼學校?喜不喜歡老師?花了三分鐘問問題,她說我要處理一下你們的資料。經過三人杵在窗口前很尷尬的一分鐘,中年婦人說,因為你們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所以你們已經被核准了。美國簽證會在三個工作天以DHL寄給你…..
這樣就結束了啊?當我父子三人步向電梯,Ronnie問出我心裡的問題。沒錯,我回答,經過縝密的準備,我們等候一個半小時,只花四分鐘就獲得十年的美國簽證。我帶來的五公斤資料一份都沒拿出來見天日,從頭到尾就只用到楓葉卡,而且也只在驗證身分時亮出來一下而已。還沒回過神,已經出了大樓,回到陽光普照的downtwon市區。2011年年度目標完成!
美國大叔,我們來了!
補記:可惜面談規定不能帶任何電子設備包含相機手機MP3等等,所以當時除了陷入時空斷層的迷惘中之外,也可惜沒有辦法拍照紀錄每一個等候的過程。主圖是在谷歌上抓到的,正是排隊時的光景。剛好也是我預約等候的時間,早上8:30。
再補記:如果面試完畢,確定美簽核准,consular office會給一張文件,上面有網站資料可以讓申請者根據waybill 號碼上網察看取回護照的進度。三個工作天之後,貼有美簽的護照會寄到DHL。申請者如果在DHL網站上看到status顯示 “undeliverable”,就表示可以前往取件。溫哥華的DHL取件地點在溫東303 Denon St.。攜帶有照片的ID,例如駕照,就可以輕鬆把護照領回。
按一下下方的「讚賞星星」,為海馬老爸拍拍手。有了你的鼓勵,是我努力分享按一下下方的的動力! (讚賞星星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