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間} 感恩啊上人

在溫哥華的華人子弟大多華語程度不好。一般而言移民來加國不外乎就是要強化英文,通常對華語就持著放任的態度。但如果是移民第二代或第三代,小孩在此出生或是很小的時候就搬遷過來,通常華語只有能聽懂的程度,說讀寫是太奢侈的要求。 即便如此,華人父母還是有無法斷根的心裡需求; 再加上全球的中文熱,讓小孩放棄華語的學習對父母而言是大逆不道的做法。

如果在溫哥華想要學華語,倒也沒那麼困難…. 除了一般學校,各種市立的機構如社區中心,教育局,都設有華語教學的課程。坊間也充斥形形色色的華語補習班; 公益團體,如慈濟人文學校,中國政府支援的孔夫子學院,更是行之有年的華語學習機構。

我們家兩個兒子雖然都是國小高年級結束前後才來到異鄉,中文的能力已經小有基礎,但為了不讓中文學習中斷,還是讓他們持續到慈濟人文學校接受華語教育。一點都不意外,兩個小孩都被編入程度較高的進階班,小兒子Ronnie上課的同班同學年紀都比他大上三到四歲,其他小孩的國文程度和年紀不成正比,可見一班。

四月中兩場華語文競賽,老大Joe被指派參加演講和華文知識競賽。Ronnie則也是倍老師推派參加演講比賽。有趣的是,兩個兄弟皆屬於高年級,同一個級別裡互相較勁。於是,為了公平,針對一樣的題目,由媽媽指導老大,爸爸協助弟弟,幫助他們擬出演講稿。拖拖拉拉一個月後,兩兄弟在比賽前一星期終於把演講稿完成。經過老爸和老師給了意見稍作修改,兩人搖頭晃腦地背起講稿。

都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兩人多少忐忑不安。幸虧兩人都不是得失心太強,對勝負也看得開,雖然有點緊張,但也都展現出不急不徐的態勢,如同賽前練習的水準演出。

最後兩兄弟在參賽的七人中分別奪得三、四名,雖然沒能一舉得冠,但是如同我再賽前一直強調的,參加就是肯定,無分勝負,人人都是第一名。

慈濟除了在公益救濟方面聞名,但海外華語人文的默默付出,才是讓人銘感五內。謝謝上人!